|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 R$ j! I6 U* H. ~9 L$ n3 R! w7 v1 R$ g/ D/ Z
, ?7 K7 ]7 Z0 [ Y' g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2 I9 B, f3 C6 q. r: t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1 @/ `% H6 R9 k- A. d: A3 o / Q! Z8 ~/ Q7 r$ h- u+ U3 F. C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 d$ Y) F, H: Y+ Z. k$ f. r0 C
# `7 r& k! m4 S E! A
在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
M4 `6 J+ c/ y8 @- h H& v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6 x6 y. a" v0 E/ T! h
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7 ~" j( g8 ]( U' D& c5 O! }: V! t ]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 a9 y: \, C: E& ] @. D& M' }8 [: r& w/ a6 }
参考:消化系统疾病||消化和吸收
; x3 [; P0 R0 g6 i) l. r; \ 参考资料: . n0 k# w8 p& i. o: }/ i5 h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 w! \3 }% k8 l6 I- {- G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 [. ~5 X& K2 \: k0 t3 m 人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下的消化道)。 # p$ Y( |1 j! J) F+ d* v; ?
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腺以及消化管壁上的许多小腺体,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3 p5 X! |( u0 Z* k: Y: V
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 + v. W2 D! w) h8 w4 I( G
2 o. ]6 c6 t% {. Q1 O. u 上、下消化道是如何区分的? 8 }! B0 y6 k# S* e4 p! V8 H4 e
上、下消化道的区分是人为的,它是根据其在Treitz韧带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于此韧带以上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管道称为下消化道。 $ F6 G8 T- I5 d6 H( t1 s
Treitz韧带,又称十二指肠悬韧带,从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纤维索带向下与十二指肠空肠曲相连,将十二指肠空肠固定在腹后壁。Treitz韧带为确认空肠起点的重要标志。
1 r/ C0 I/ N! \+ ^+ `5 k: V F ) Z$ C3 s* e+ Q/ s' N( B
上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 Z7 k! N+ j9 A! t. ]; r9 ^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
" t/ r0 d! y% d( x( a (1)口腔:由口唇、颊、腭、牙、舌和口腔腺组成。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后,口腔内腺体即分泌唾液,嚼碎后的食物与唾液搅和,借唾液的滑润作用通过食管,唾液中的淀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
+ E% g9 _+ k3 n4 D, v ]7 x (2)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据与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这一复杂的反射动作。 - r2 ^7 z0 T2 K0 ] n ?, K
(3)食管:食管是一长条形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30厘米。食管有三个狭窄部,这三个狭窄部易滞留异物,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食管的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时空气进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 * C8 O% Z( B# G, {2 h, i7 V$ l
(4)胃:分胃贲门、胃底、胃体和胃窦四部分,胃的总容量约1000~3000毫升。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体,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盐酸、钠、钾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粘膜以及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等。
1 Q6 L1 \6 u# b" @8 V* P4 t2 O, l 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和消化食物。由食管进入胃内的食团,经胃内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后形成食糜,食糜借助胃的运动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肠。 1 U5 {4 T3 q: a3 j, v2 Y
(5)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段。长度相当于本人十二个手指的指幅(约25~30厘米),因此而得名。十二指肠呈C型弯曲,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胆汁的分泌,为蛋白质的重要消化场所等。 6 T: x; J5 w% z! y' w$ T- b
3 H) E9 f) b; ^. l. E5 R6 p: r& i: [
下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1 s; a" l0 _+ F" E8 F& Z) w 下消化道由空肠、回肠和大肠组成。
4 A: K7 i& ~. ]1 K+ k' m) O% ` (1)空肠、回肠:空肠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下连回肠,回肠连接盲肠。空肠、回肠无明显界限,空肠的长度占全长的2/5,回肠占3/5,两者均属小肠。空肠、回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 O; l1 X8 A3 L! X9 T6 N (2)大肠:大肠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四部分。成人大肠全长1.5米,起自回肠,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 k+ S- t0 \- w7 T$ K1 ^
9 ?8 R V/ j2 S; k( e5 J
什么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T$ i) v$ O7 k) d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协调合作来完成的。 * C5 B& O# Z2 A/ }* m$ i$ \
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分解,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 。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 C9 L3 q2 c- W3 T R
消化又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通过消化管壁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使消化了的食物成分与消化管壁紧密接触而便于吸收,使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 G4 T' b5 q; A/ C7 X+ Q. i. x 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是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的。
. I7 {, t' P5 S6 |( h& b' ~* c
2 K* E7 g: y0 G; J 食物在胃肠内是怎样消化的? - B: a# Z8 {$ w+ i5 C/ I6 N5 `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以机械性消化(食物被磨碎)为主,因为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故口腔内的消化作用不大。 9 l( @* s8 p. l4 U
食物从食道进入胃后,即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参与下)初步分解,胃内容物变成粥样的食糜状态,小量地多次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
|( x: V8 k/ E' n( p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各种营养成分逐渐被分解为简单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吸收。因此,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 4 b# k3 I3 O6 c, i- z' Y; R
大肠内无消化作用,仅具一定的吸收功能。 2 G1 _6 g9 g: P, Y1 H9 \% W0 J
$ \$ n8 D6 Y4 c8 }( l& |& `$ g
老年人消化道结构上有何特点,功能有何改变? " M( |0 b h, W8 T, y! p' R' y. O1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道结构上发生了改变,功能亦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改变:
: O/ O* c3 f2 w2 o+ j% n (1)运动功能的改变:老年人的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方面的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牙齿部分或全部脱落,肌肉及骨骼的结构和功能也逐渐退化,导致咀嚼功能减退,吞咽功能欠佳,食物不易嚼烂。因此,老年人在食物选择上受到限制,只能进软食、精食,结果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秘乃至相应营养素缺乏。另外,老年人食管、胃的蠕动及输送食物的功能均减弱,胃张力、排空速度亦减弱,小肠、大肠均萎缩,肌层变薄,收缩力降低,蠕动减退,直肠对内容物压力的感觉亦减退。上述胃肠运动的变化,均会致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便秘等。 + i' s' o0 d1 B0 a* n) t% A4 r
(2)吸收功能的改变:老年人吸收功能减退,主要表现在小肠对木糖、钙、铁、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A、胡萝卜素、叶酸以及脂肪的吸收减少。造成老年人吸收功能减退的原因,除胃酸及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减少外,与肠壁供血欠佳(老年人常有肠道血管粥样硬化或心脏疾患,使血流灌注不足)以及肠壁粘膜萎缩、小肠上皮细胞数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0 w$ J+ ^8 j/ G7 X6 I" h; g
(3)分泌机能的改变:老年人分泌机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胃酸、各种消化酶的分泌量减少,其活性亦减低,从而导致老年人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的机能减退,进而亦影响到吸收机能。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虽然老年人分泌机能较青年人差,但对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一般不受影响。 ' e3 |* f& O8 O2 P8 i
(4)组织学上的改变:老年人消化道组织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口腔粘膜过度角化,舌上味蕾数量减少、萎缩,牙齿脱落或磨损,牙周组织退行性变;食管、胃、肠的各种腺体均萎缩,平滑肌萎缩,粘膜、肌层均变薄,胃和结肠扩张,内脏易出现下垂,食管、小肠和结肠等处易发生憩室。老年人消化道组织学上的退行性变导致了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及吸收功能的减退。 ' }6 e+ v5 I. M+ o/ B% d- }
# a! t' \% {. d
小儿消化道有何生理特点? - u2 Z/ U0 z( u* ?
小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以下几点:
1 E9 T, a* X; y9 G3 _ (1)口腔:婴儿口腔粘膜细嫩,供血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分泌唾液较少,其中淀粉酶含量也不足,出生后3~4个月唾液腺发育完全,唾液的分泌量增加,淀粉酶含量也增多。由于婴儿口腔较浅,又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因而表现为流涎现象,即所谓生理性流涎。 ' a' b0 s2 _% f5 q' t& d
(2)食管、胃:新生儿及乳儿的食管缺乏腺体,食管壁肌肉发育未臻完善,再加之婴儿胃呈水平位,胃的肌层亦发育不全,且贲门较宽,括约肌不发达,其关闭作用不够强,故婴儿易发生呕吐和溢乳。
1 n; l& f/ ]9 I1 L 不同月龄的婴儿,胃的容量不同。足月新生儿胃容积为30~60毫升;3个月时为100毫升;1岁时约为250毫升。 % U# d! u% f3 U* F& z1 P3 T
小儿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水为1~1.5小时,母乳喂养 2~3小时,牛乳喂养为3~4小时,因为牛乳乳块较大,在胃内停留时间长。此外,由于人乳中富含脂肪酶,故人乳的脂肪较易消化。
U* a6 \8 ^- O/ `$ ] (3)肠:小儿的肠管较长,总长度约为其身长的6倍(成人约为4倍)。肠粘膜发育较好,含有丰富的血管及淋巴,全部肠有发育良好的绒毛,由于婴儿的肠粘膜对不完全分解产物,尤其对微生物的通透性较成人和年长人为高,故较易由此引起其他的全身性疾病。
% Z e) G2 Q; M# {" V# M 肠的肌层发育不足。肠的运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钟摆式运动,它能促进肠内容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一种是蠕动式的运动,它可以推动食物向下运转。食糜的刺激可增强肠蠕动。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个体差异很大,从12~36小时不等,人工喂养者可延长到48小时。
, Y" l. Y' O) @. C (4)小儿粪便: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开始排出胎便,呈黑绿或深绿色,粘稠状,无臭味。2~3天后逐渐过渡为普通婴儿粪便。人乳喂养的婴儿其大便次数较多,每日排便2~4次,质较软,呈糊状,偶或稀薄。1周岁以后,便次可一日一次。人工喂养儿的大便次数较人乳喂养者为少,约每日排便1~2次,有的隔日一次甚至便秘。其原因是牛、羊乳较人乳所含的蛋白质的比率为多,在胃中形成的乳块凝集较大,难于消化,加之小儿肠壁肌层发育不全,肠蠕动力量不够大 ,造成残糜在肠内停留时间加长,水分被吸收,粪便变得较硬,难于排出。当然,小儿每天排便次数因人而异,多少不等。小儿排便是反射性,只要按时坐盆,在2岁前后即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 h9 [# J0 K( \ 6 P- x, W6 x& y: d
孕妇消化道有何生理特点? : t w1 l& I) |8 E. D
妇女在妊娠期,由于妊娠的影响,各个系统均发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其消化道的生理改变如下:
1 x# a; Z( q$ a4 K3 Y* c) |5 y (1)口腔变化:由于孕妇摄取钙不足或胎儿生长过快均可引起缺钙,而导致孕妇的牙齿松动;由于孕妇体内大量雌激素的影响,导致孕妇齿龈充血、齿龈软变和齿龈肿胀;由于孕妇的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致使孕妇唾液分泌量增多。以上诸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孕妇的进食, 如进食量减少、喜进软食或进食过于精细等。
$ l( l2 u8 ~$ `. R (2)胃肠变化:妊娠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择食等;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易返流于食道下端,产生烧心感;由于胎盘产生的孕激素的关系,使孕妇胃、肠平滑肌张力减退,活动减弱、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所以孕妇常会出现腹胀、食欲减退、便秘等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