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美国专业直饮净水器森乐全屋净水系统
查看: 2417|回复: 0

水和食物的酸碱与身体健康无直接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4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改善酸性体质?有必要吗? (from @营养师顾中一 )
& z3 W1 x" t7 m% z% @2 Y% R9 {9 s$ s* _2 g1 \2 p- {
又看到一个同学在校内上分享了一篇有关“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的文章,转载这篇文章的朋友倒是的确是好意,无非是想提醒大家注意身体健康以免患上癌症,但可惜的是这两个概念在医学上根本上就是子虚乌有的。
* N& F3 z# e' x6 V6 M# K  r' y2 Q" x9 n9 h+ l& T  `* C8 ~7 |

2 S% v5 o3 m) R  C8 L

" k0 @/ ~: V- m+ `: T
7 O# b+ }) I& s5 ^* G+ }+ T1.民间讨论火热8 Y1 [* g) `% i
# g+ a6 N; T4 T6 o  ^+ Q; p; o
我个人记得最早听说这个概念还是上中学的时候听我很注重保健的奶奶成天念叨,之后又不断看到广告,某某水自称是弱碱性的,喝这种水能改善酸性体质,让人远离癌症…… 就好像如果你不喝标有弱碱性的矿泉水就会不小心成为酸性体质,什么便秘、高血压、高血脂、痛风、溃疡、肥胖、骨质疏松就都会随之而来似的。
' c8 F5 W" U' N* W! o4 y" e2 s$ D3 r7 t% ]& m
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x4 k, X3 k* g. c

8 R; ]1 }+ q8 p0 W6 b$ z0 n3 w, N
4 M8 b# U$ g- s) ?0 n2 k
' W2 S" l( _, W2.医学界一片冷静
5 s- o1 V: y$ ^( T7 h
- L: K. u+ N! ~, x& B假如你在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搜索“酸性体质”,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关键词还是文摘搜索都连一篇文章都没有,假如“酸性体质”真的像民间讨论得那样有意义的话,难道会如此得不到医学界的重视?答案很简单,因为民间所说的“酸性体质”只是在偷换概念,什么概念呢?很明显,就是“酸中毒”。
& s' r3 d9 w8 ]( }7 r: \* X% W% J8 l: h9 C& V) G. [1 `& x
在临床上,的确有很多酸中毒的发生,比如糖尿病人的酮症酸中毒等,这些都是由于服用了某种药,或者是患了某种疾病才出现的(如腹泻、肾衰竭、脱水等)。换言之,是先生了病,才出现的酸中毒,而不是“酸性体质会导致疾病”。) g; k' t( d1 J3 r( y- \

4 B% ]! D1 D8 `. Z7 }) r6 V0 h抛开所谓的那些“权威”的理论,凡是生理学的人都知道:人体血液和体液的是pH值都是有一套动态平衡的代谢机制在控制,可以让血液中的pH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7.35~7.45之间),所谓“身体偏碱才健康”完全是句废话,正常人的血液本来pH值就在7.4左右,属于弱碱性,而像胃、皮肤、女性阴道等等则是必须是酸性的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
+ B) i( w6 X; ?6 Q8 ?$ T/ t
$ U) S3 b" W4 q( P4 B0 g; Y8 Q+ \5 f( I4 P& d7 v4 m/ S/ j

. n8 h8 y8 g, R. N, V3.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9 f8 F* }9 Z5 m# ^0 I' q

/ Q( c# c" n3 w1 x2 y5 n我们只要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影响身体酸碱度失衡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疾病和药物,甚至呼吸过程对血液酸度的影响都要比食物大。要知道我们代谢的能量物质都有一部分会转化为二氧化碳,它再与身体内的水结合成碳酸,或是呼出,都会使大量的酸随时进出人体,这种长期适应下的稳定根本不是靠一瓶弱碱水就能影响得到的。! k+ U4 ^5 l4 u; s

( X; z2 I1 J+ R: n, T+ ~但也不是说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就一点意义没有。食物的确有酸碱之分,比如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是偏碱性的,而肉类谷类大多是偏酸性,像现在我负责营养治疗的一个代谢综合症患者由于有痛风,我也是推荐他多摄入碱性食物(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靠吃药和小苏打),而这只是对于特殊情况的病人,平时我们吃的食物的酸碱性与胃酸和肠道里的碱性相比作用要小得多,正常情况下无论食物的酸碱性如何,到了胃里都是酸性的,到了肠后都会是弱碱性的。
* U: S  z- }+ m  n
0 [. x2 R1 f- U* m. y
* c! U* i9 M) X
' v7 p* v8 i2 C/ ^4.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才是王道& }# L  ?' b9 _0 K( T2 e* T
2 P9 W+ _) `2 ]7 W+ K

* J3 l; e0 D" ?8 e* b1 h% d5 ^从一个人的健康管理角度讲,很多人得的都是生活方式病,这与饮食不当、运动不够、不注意远离污染都是有关的,是需要人们日常就注意的。不可否认的是,健康指导的文章抛开“酸性体质”的伪概念,整体上还是对健康教育起到促进作用的,因为这些文章里大体的倾向还是认同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反对不健康的食物(如煎炸食物、腌制食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在当今很多城市现代人的膳食结构中,适当控制酸性食物的确是有必要的。3 |7 i% q+ q, N5 o5 h
, p# w, x' z* E8 f; V
但我们一定要明确,推荐果蔬类食物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酸碱性,而是其本身的营养价值,只有合理地搭配选择食物,才能够减少营养缺乏,通过合理膳食,我们就能满足日常的营养需要,而不是去依靠那些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2 i  C' V* Y. T) L# x. K: h; @/ H

" [4 a6 c. E# `4 w$ B6 l, O) S9 G* s8 _# G7 x  P9 @
至于具体怎么才叫合理搭配,最新07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给了我们答案:, N% e- b- d  T1 z( Z

3 p: C% N. j8 C& \8 \% T谷类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8 Y2 z! b3 D- n
蔬菜和水果每天应摄入300g~500g和200g~400g2 Q" j: V/ @. x$ u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1 t$ i- I+ V2 L+ \
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
0 k1 A/ e+ U" Q; S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
3 b& r$ ?7 L/ v: i- j9 t# }% u, a

4 {9 E9 P. c# i" Y5 K记住哈~别再照着食物酸碱表安排食谱了,因此造成营养缺乏可就得不偿失了。
, d" P/ a# |/ ]' |) A9 z5 @1 Y8 `: ?
原文链接 http://www.guokr.com/blog/311293/
- b* X. I" F9 q5 Z# k9 X
7 ~8 j3 @# Z$ S/ l& |0 }% p' I8 g; t0 T3 E- I* a- s( ?
该贴已经同步到 waterok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易网[水处理技术论坛] ( 京ICP备05078561号 )

GMT+8, 2025-7-24 07:39 , Processed in 0.09159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