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金血铅超标调查:241人血铅超标 16人被追责2011年09月05日 09:52
% S! g, _3 [2 d+ y来源:金羊网 作者:丁美辰 字号:T|T7人参与2条评论打印转发6 ~# v. x) H7 h5 p2 c
重度污染企业为祸山乡3 h6 ]- O3 Z. t3 H8 q0 r
6 u$ h) c7 r# z$ J% Z
紫金血铅超标事件调查结束,4名责任人被司法处理,12人被党纪政纪处分
" j( k8 Z! p% ?6 Z* P: O7 Y9 E
6 h, N4 N" [0 _ W# u4 ?: l% B: U4 }羊城晚报记者 黄礼琪 通讯员 丁美辰0 V2 ~3 H @/ C6 R
) e ]7 k% G" ^6 ^; h, S
紫金县卫生局局长赖仕良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紫金县铅污染事件中共有241人血铅超标,处于观察阶段的对象186人,55人已办理出院手续。2 d2 _( M" |) J, ^. E
# D L7 @7 u' k- Z- B) {
赖仕良告诉记者:“此次事件中,241位居民血铅超标,其中96人达到铅中毒判定标准,经诊断,其中35人需要排铅治疗。目前23人已出院,剩下的12人仍需进行排铅。实际上,并非所有铅中毒患者都必须用药物排铅,轻度铅中毒可以通过调节饮食来辅助排铅。”
; y% S7 N; V) d* y6 Z# V4 s1 L$ S( [3 }/ r$ A. X# E
按照国际血铅诊断标准,大于或等于100微克/升为铅中毒。“紫金血铅事件里,村民血铅含量普遍是200-300微克/升。有几个孩子的血铅水平在500微克/升,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1 @* q& W+ N3 y3 d2 a; C
+ w( A) S8 g3 P& d$ |7 [事件发生后,三威公司法人被刑拘。对于政府相关责任人的处理,紫金县委新闻办一位负责人表示,事件处理已进入司法程序,“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该谁的责任就追究谁的责任。”关于相关赔偿情况,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以受害居民的治疗为先,赔偿问题随后会尽快提上日程。河源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事件责任人的处理绝不手软,将公开具体责任人名单。7 Q* i$ D' L0 x
1 |" I- @+ z8 z8 V+ V$ d
然而,这起令上百村民铅中毒的事件背后,还有许多问号待解———为何一个重污染企业以招商引资的项目引进、且在村民房屋附近投产?为何多年来村民的投诉得不到应有的回应?这仅仅是一个欠发达县区发展过程中的悲剧?
0 Z1 _) E$ c$ C4 Y8 L8 v5 c" O1 m6 G" L, K7 |
调查结果 紫金血铅事件16人被追责; u5 f3 o/ }) |0 }2 O
( q6 q/ C* L- x0 v8 I& T! {近日,记者从广东河源市纪委监察局获悉,河源市紫金县临江工业区三威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威公司”)造成周边部分村民体内铅负荷增高的血铅事件,省政府调查组已调查结束,依照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目前,河源市对相关部门和单位责任人作出处理。省政府调查组查明,事件的原因:一是三威公司未按照环评审批意见落实500米卫生防护距离,未配合当地政府完成卫生防护距离内现有居民的搬迁安置,违规排放铅尘、铅烟;二是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未按规定严格履行对三威公司的审批验收,投产后对该公司日常监管不力,执法不严。
k7 B I3 q1 C, x Y7 X% `, v/ F: @: ^; i' [ @
事件的性质是一起企业违法违规建设生产、日常环保管理不善,相关政府及职能部门违法审批、监管不到位造成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事故责任涉及环保、安监、工商、教育、规划建设、国土、卫生、临江工业园等部门和单位。依照省政府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目前,上述部门和单位4名责任人被司法机关立案处理,12人被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党内严重警告、行政撤职1人,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1人,行政记大过3人,行政记过5人,行政警告2人)。紫金县委、县政府的3位负责人被市纪委诫勉谈话,紫金县委、县政府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书面检讨并在全市通报批评。
/ Z7 C. x7 H9 L; {' n& b4 _& G
. x3 J/ P; x. e* ^ l, v另悉,紫金市环保局正依法对三威公司的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
1 U8 c8 p+ Q3 [ D5 m2 b- c
+ z" I7 h8 f& `# y+ z" @3 g罪魁祸首 防护距离不足 乱排废水废气) ]" N' b) p) J1 [2 L! P; p
! p3 A9 y8 q |2 ], K/ J$ g5 f调查证实,三威公司产生的铅污染为此次事件的肇事主源。三威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密封铅酸电池为主的企业,年产量400万只,年产值超一亿元,共有员工692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涉铅企业周边应当设置500米卫生防护距离,在此范围内禁止居民居住。可是,在三威公司对面就是鳞次栉比的民房,距离最近的不足20米。正是由于该公司没有按批复的环评要求设置规范的卫生防护距离,且在灌注铅封过程中违规排放废水、废气,致使未经过滤的有害气体被附近居民吸入,导致241名居民血铅超标。
7 n) q5 e D' c- A. w) Z3 j; Q I
! V* {* v8 U7 [; r' ^, A据了解,三威公司于2006年审批、2007年通过验收。从建厂时的环评报告,到以后每年的环保检查,三威公司都达标合格。“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当时的审批、验收环节是存在违规的。”紫金县一名官员透露。
4 o6 P! a, [4 ~3 O, z
- t6 r1 `; a: B, h* T早在2007年4月,就有居民投诉三威公司,一名姓利的先生曾在河源市“政风行风热线”网站上投诉三威公司铅污染问题。当时河源市环保局回复称:经调查,河源三威电池有限公司已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设施运转正常,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向环境排放,铅尘浓度低于污染排放限值。“其实在2007年3月,在环评批复要求三威公司设置的500米卫生防护区内,仅有两户居民没搬走。”一位当地的环保局官员称:“后来因为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住进来,现在在防护范围内有100多户居民。”显然,卫生防护区内迁入越来越多的居民,当地政府没有及时制止。对此,河源市政府有关人士表示:“紫金县政府和发改、环保、规划、国土、卫生等职能部门存在着违规审批、监管不力等问题,对事件发生负有责任。”- b, |. E- H. \; D
% q' C2 e' l/ q8 K! ]3 r9 O2 \
记者观察 落后产业下乡 升级方能治本
: d" a0 y* _9 R8 ~4 J) D
- W. S/ R) v* U$ x铅酸电池企业被大范围关停的理由中,“卫生防护距离不足”是主要原因。“若是严格贯彻国家的规定,广东八成相关企业都得关掉。”一位铅酸蓄电池企业负责人表示。
# n1 p* F0 d7 r" d
}, Y# X, [% d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实现产业升级,严格控制新建铅锌冶炼企业和现有铅锌企业冶炼能力的扩大,加快淘汰落后的铅锌冶炼工艺和设备,有利于提高整个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生产水平,减少环境污染。”一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相关人士说,“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关停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小企业,促使该产业重新布局是防治铅污染的根本措施。”1 \# l) _- P1 T; Z$ F
5 m- U2 T- w4 H h紫金血铅事件以当地一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人被处理告终,但这不仅仅是一个紫金县的事情。在经济落后地区,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明知有些项目污染严重,也“不得不”引进,如陶瓷厂、水泥厂等等。这些重污染的企业正陆续从珠三角搬进山区,还有一批珠三角产业升级后被淘汰的企业也被“光荣引进”。由于落后地区的环保设施更差,极易造成更大的污染,最后还是老百姓受罪。 v$ V1 m/ c9 T
: t' L0 a' r4 m, ]- Z
不管是电池,还是水泥、陶瓷,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们,不能把这些厂家一关了之。问题在于,政府应该对这些企业给予严格的管理并辅以相应的环保技术支援,某个企业污染城市,就把它搬到乡镇或者山区,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应该再继续。
B. C1 a4 O- E- `
" f+ G' a. G- y2 b( D+ M" [招商引资 大企业不愿来 毒工厂请上门
]8 }+ ^ M" y# R9 U5 V; v* W5 U: [/ ?& n4 E C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南部,全县八成以上面积为山地丘陵,是省级贫困县之一。& m! v2 e1 v" B9 _5 u9 s x
5 ]3 W$ \' i1 M- r& `
“这里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铁路,交通不便利。像这样一个地方,经济怎么可能发展起来?实力雄厚的企业都不愿到这里投资建厂。而且,我们还要保护东江,环保的压力很大。”紫金县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道出苦衷,“去年紫金的财政收入不到2.6亿,财政自给率还不到三分之一。我们的工业太薄弱了,发展经济的压力很大。这家企业(三威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