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直觉得奇怪的是,明明这样的资料是应该由国家主管机关上网公布的,但是实际上却根本没办法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
% r/ H' g m2 l
& W% E, W. E: @我们在网上找到了这本书的扫描版(是一种特殊格式),整理了一下,同时还整理了一个纯电子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都转成PDF格式的了。
z5 Z; X: I3 T! v大家需要的可以去下载来用
( W7 ^; Y8 O1 q0 R; P% V$ o9 R1 Q- o9 q, }4 p/ o7 p& j0 e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5 x; i. l; B. A- [3 H) e. R+ g
+ E. m7 m) w' W- `) Z# h【内容简介】; g0 A( d8 s, _7 }' Q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及包含了相关学科的成熟经验也反映了各该领域的新近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可以作为食物营业专业人员和教学的重要材料,也可以作为农业、卫生等相关学科的参考读物。同时,这部著作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它可以作为农业、卫生等相关学科的参考读物。同时,这部著作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它可以作为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的理论根据,指导发展食物生产,开展营养宣教,推动当前的“学生营养餐”及其他营养改善行动。我衷心祝愿《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Chinese DRIs》在今后我国的营养科学发展和居民健康改善两个方面都能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
4 j1 m% ]+ s8 ^# W: v................/ K5 y% h: G, a& F* |' E
........
6 x6 R$ P' C2 `, N! ^; Z* F7 S....
7 G( [8 H- L! m概要" R* m4 h! a0 F! v9 M) D9 S
( @$ ^! n8 t' G0 h/ ?1 X 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2 W9 s: R9 \ y/ k
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 {, E# i W: o0 O% r, @$ n/ Q, }1 F, s/ t3 `
•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5 O- G% Z0 t, {- j8 V' N/ r1 e) C ^
EAR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是制定RDA的基础。
4 G, [+ ?5 o# Y9 ^- j2 X4 D" k; f2 d
•推荐摄入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0 a2 x2 k4 q" s5 S1 P
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RNI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 = EAR+2SD。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 RNI = 1.2 × EAR。
# c# q7 R' M) L4 ?3 j
; i+ G1 w5 _5 b$ c( y •适宜摄入量 (AI,Adequate Intakes)
# i& {: M2 \& E( V- Y9 H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 r- i( K8 l1 |2 b; ^ q
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的目标,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AI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RNI。因此使用AI时要比使用RNI更加小心。4 S% y: v' C, h: O* L
3 F& d' _5 ~' n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2 t5 C' p! X) C# E$ S2 d* ` 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如果某营养素的毒副作用与摄入总量有关,则该营养素的UL是依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总量而定.如毒副作用仅与强化食物和补充剂有关,则UL依据这些来源来制定。
5 _2 n/ z( \9 _
8 z" H( a" }4 G0 L+ y; }- l8 O6 E9 D7 U
.......................' V) @1 b- V: a4 q/ d
$ C/ b" Z; A2 U' [1 l. Q9 z( |2 V
5 F3 s' @7 ?8 |! E! |, T+ G
DRIs表(一)
, y& v n2 M0 O- w/ ^6 W h! I3 [% ~/ p( G
4 O* x/ ]! c" }) Q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营养学家就开始根据相关知识建议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以预防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多的危险。我国自1955年开始制订了 "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开始建议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作为计划食物供应和评价膳食质量的依据。随着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营养素补充剂的发展,国际上自90年代初期,逐渐开展了关于RDA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讨论。很多学者认为RDA这样一套参考数值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并在欧、美各国先后提出了一些新的术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膳食营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新概念。
& b: N1 l" \ p' ]( y8 H
; @; m8 K, R/ a' c) i: j 中国营养学会研究了这一领域新进展,认为制定中国居民DRIs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1998年成立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 及秘书组,着手制定工作。委员会下设5个工作组,即:①能量及宏量营养素工作组,②常量元素工作组,③微量元素工作组,④维生素工作组,⑤其他膳食成分工作组,分别负责5个部分的工作。经两年多的努力,于2000年10月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在该书的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达能营养中心的大力协助。; K* P3 s1 n. z6 |- t; }
& D- v* ?# u! F
该书是一部系统论述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专著。它共分十章,分别对各种营养素的理化性质、代谢、功能、营养状况评价及主要食物来源等进行了讨论。但是由于各营养素的推荐值都分布在有关章节中,不便日常随时查阅。故"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根据读者的要求,将一些主要数据集中和简化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并附上各项推荐值的定义和应用原则,以便读者放在手边,随时参考。本表包括:- ^& {$ G4 \1 b1 t, v9 D, Y
(1) 能量和蛋白质的RNIs及脂肪供能比 (表1)+ k6 ~+ |+ T& i8 j- A' V O: }5 K; x9 F
(2) 常量和微量元素的RNIs或Ais (表2)- a$ z6 K3 d* Y; H8 `
(3) 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RNIs或Ais (表3)+ D! c4 V( u% X9 k5 j7 P# M
(4) 某些微量营养素的Uls (表4)! r& z* N/ }! I5 t% L0 X
(5) 蛋白质及某些微量营养素的EARs (表5)( W& Y' w$ B: W8 @5 ] \5 n- q
............ |
|